桥梁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颗瑰宝,中国历来都被称为“多桥古国”,而石拱桥,则是中国各式各样桥梁中的佼佼者。石拱桥,顾名思义,就是以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桥,它是中国传统的桥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,充分展现了古代石匠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。
石拱桥的发展历史
在中国,“桥”这个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,当时的桥大多是水平的梁式桥,当有船只从桥下经过的时候,不仅很难通过,还很容易出现危险。因此在《汉书》中,会有这样的记载:“ (元帝)广德当乘舆车,臣闻主圣臣直,乘船危,就桥安。”

后来人们想到了用支柱来抬升桥面的高度,但这也增加了船只撞倒支柱的风险,于是从东汉开始,能工巧匠们开始用无制成的木拱桥来降低船只撞柱的风险。
石拱桥最早不是出现在中国,早在古希腊,就出现了“拱”的改年,而古罗马人,则把结构的利用推向极致,至今欧洲许多地方,仍有很多“罗马桥”被使用者。至于中国的石拱桥,出现的年代应该不早于隋代,最为著名的当属赵州桥,虽然它并不是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,却是最早的“空肩”石拱桥。
建造石拱桥的工匠们,通常会在栏杆、望柱等地方,雕塑雕刻诸多精美的图案。比较常见的是龙、凤、狮子等瑞兽,或者祥云仙草,也有河神、武士、历史故事浮雕等,但比较少见。
与石雕艺术之乡曲阳有关的石拱桥
举世闻名的赵州桥,与石雕艺术之乡曲阳颇有渊源。虽然目前没有具体的史料来证明,赵州桥是由曲阳石匠雕塑雕刻而成,但自隋之后,赵州桥的历代维修之中,均有曲阳工匠参与雕塑雕刻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在赵州桥下出土的金代石栏板上,就有“大定三年(1163年)四月,黄山石匠杨志造”的字样。1955年,赵州桥进行大修时,曲阳人刘志丰、高国林、高老夺、刘东魁等人也参与了修复工程。

建于1189年的卢沟桥,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圆弧拱桥,卢沟桥上每根望柱的顶端,都雕塑雕刻有石狮,这些石狮子有大有小,有雄有雌,形态也各不一样,但是它们的雕塑雕刻手法、造型风格,与北岳庙德宁之殿月台上的石狮一致,因此,曲阳工匠参与卢沟桥的的兴建,也就成为既定事实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河北雕塑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bdiaosu.cn/24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