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汉时期,随着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,雕塑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,在石雕、铜雕以及工艺装饰雕塑等方面,均有辉煌的成就,可以说,这一时期是我国雕塑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。
这一时期的雕塑,最为出名的当属秦代的兵马俑,汉代的石刻、青铜铸像以及两汉石俑。到西安旅游,必去的景点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。根据统计,至今已出土的兵马俑 共7000 多件,在众多的人物雕像中,做到了千人千面,每尊雕像的服饰装饰和发髻等细节都雕塑雕刻得十分清晰而得体,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,都雕塑雕刻得形象逼真,这也说明当时的雕塑艺术十分重视写实,写实的雕塑艺术风格在秦朝时期已经初步形成。

汉代石刻则主要体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及园林,陵墓装饰雕塑雕刻上。其中最为著名的,当属霍去病墓前的石刻。汉代杰出将领霍去病去世后,汉武帝诏令陪葬茂陵,“为冢像祁连山”以志其盖世功勋,墓前雕塑雕刻有石马、石兽、石人等石像生。这些作品沉雄、博大、浑厚,造型“应物象形”,手法简约、概括,略加雕琢而浑然天成,充满了夸张和浪漫的气息,洋溢着汉帝国盛大、恢弘的气象。
秦汉青铜铸像的代表则是“马踏飞燕”,它出自东汉末张君将军夫妇墓,当时和它一起出土的,还有近百件青铜车马仪仗俑,延续了秦代兵马俑辉煌的气势。“马踏飞燕”的设计十分巧妙,雕塑雕刻一匹矫健奔驰的骏马,三足腾空,一只后蹄踩住展翅高飞的燕背上,运动感很强,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。1983年,“马踏飞燕”造型被国家旅游局把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。
提到两汉石俑,就不得不说一说曲阳石雕。西汉时期,中山国在定州的设立,带来了这一带文化、科技的发达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考古工作者对位于平山县三汲村的中山王陵进行发掘,出土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,包括中山王鼎、中山王方壶、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、虎噬鹿器座、十五连盏灯、银首人俑铜灯等诸多精美的雕塑作品,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,虽然没有文字记载这些文物究竟出自何人之手,但曲阳之地一直属于中山国的王畿,所以中山国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明,其中必定有曲阳先人的一份功劳。

另外,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五件汉白玉男女坐俑,经专家考证,均为曲阳黄山汉白玉雕塑雕刻而成,虽然作者已不可考,但汉白玉石材,手法洗练,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汉白玉石雕人像。从其雕塑雕刻技艺及材质来看,基本可确定就是当时的曲阳石雕匠人所作,这也成为迄今为止,发现最早的曲阳汉白玉用于雕塑雕刻艺术的实物。
最后提一下,又有谁会想到,石雕之乡曲阳在汉代,就被汉武帝御封为“雕刻之乡”,具体可以看《曲阳“雕刻之乡”的名声,是如何传播开的呢?》这篇文章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河北雕塑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bdiaosu.cn/2538.html